楼主
教育“十一五”]恩施:资教生,撑起农村教育半边天
一度时期,农村中学处于发展高峰期,教师需求量较大,高中从初中“拔”教师,初中从小学“拔”教师,教师的数量奇缺,素质很难保证。自2004年起,省教育厅实施“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每年选派一批优秀应届本科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乡镇学校任教(简称“资教生”)三年。我州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大量引进和盘活资教人才,激活了全州教育一泓水,为恩施州教育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州规定,在事业单位招录工作人员时,“资教生”参加招录考试时,笔试成绩加5分。建始县财政将资教生的医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以及县内交通费纳入了预算,并对资教生回家往返交通费据实报销。“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自2004年开始,全州引进了近5000名资教生,被分配在了全州77个乡镇的农村中小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科结构失衡、数量紧张的状况。
我州的农村教师绝大部分教师无法走出“山门”参加培训。各县市教育局和学校充分发挥资教生的作用,让资教生在校本培训中成了主角,形成优势互补。巴东县各级各类学校充分利用资教生对本地中小学教师进行以计算机培训为主要内容的校本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泗井水中学还经常采取校本培训的方式组织资教生进行讲课、听课、评课活动,既帮助资教生积累了教学经验,又促进了老教师的知识更新。
资教生犹如一缕春风吹进土苗山寨,恩施州的教育仿佛一夜之间变得满目葱绿,生机盎然。巴东县金果坪乡有一个名叫泗井水的地方。这里一脚踏四县,离县城足有230公里路,交通极为闭塞,俗称“孤岛”。正因为这个地方偏僻,很难留住人才,近几年就有17名教师调出山外。从没来过一个科班出身的本科毕业生。教师走了,这里的孩子怎么办?正当教育主管部门心急如焚时,来了21名资教生。从此,校园里有了歌声,有了舞姿,学生习惯了说普通话,具有六级英语水平的资教生肩负起了学校英语教学的重担,学校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资教生为山区农村带来了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成为一些学科的骨干。尤其是在英语、现代信息技术、音乐等教学中,他们理所当然地成了学校的权威。资教生刘云龙毕业于江汉大学电子专业,在官渡口中学担任信息技术课教师,他第一次把学生们带进多媒体上课,自己制作课件、下载反映各个城市面貌的资料给同学们看,让孩子们用心去观察世界,了解世界,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而在此前,这些学生还不知道什么是互联网。制作课件对绝大部分教师来说也是新名词。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们学会了网上查找资料,有的还学会了制作网页,做动画;老师也一改传统教学模式,学会使用多媒体给孩子们上课。
“点亮一盏明灯,照亮八方星斗。”凡是资教生多的地方,文艺活动格外活跃。通过活动不仅传递了都市的文明,同时也感染了学校师生,感染了学生家长,得到了社会的好评。宣恩县桐子营中学的几位资教生组织学生成立了“合唱团”、“文学社”、“篮球队”、“书画社”、“英语组”、“舞蹈队”等十多个社团组织,将一所偏僻、沉静的学校“炒”得红红火火。巴东县泗井水中学资教生自编自导的2006年国庆文艺晚会还上了金果电视台和巴东县电视台,引起社会巨大反响。
资教生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淳朴的乡亲,很多家长和学生为资教生送来蔬菜、水果和肉类,接他们到家中做客。资教生蒋海洋老师遇到这样一件事:一名学生家长接他到家里吃“杀猪饭”(恩施农村春节前宰杀牲猪后,较为隆重的亲朋团聚的一种宴会 ),蒋老师婉言谢绝,说自己感冒了。没想到这名家长竟真到街上为他买来感冒药。资教生施洪波老师还收到一位同学家长为他亲自做的布鞋,他说,一直到现在他都舍不得穿这双“千层底”。血浓于水,情重似山。如果说这些年轻人当初到山区工作是凭着一腔热血,那么现在则是乡民们意薄云天的情意打动了他们。“除了努力工作,我们还能怎么做呢?”资教老师无不动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