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教育“十一五”]恩施:生态校园让农村孩子感受阳光的味道
“十五”末,恩施州共有480所中小学存在饮水难问题,涉及在校学生210863人,教职工12949人。全州还有40多所学校没有自己的厕所。一个难得的机遇摆在恩施人的面前。以“在中西部农村推广沼气利用技术、太阳能技术、高效炉灶技术,提高农民的能源消费水平,建设‘生态家园’”为主要目的的中荷项目落户恩施。全国共有4省7个县市14个行政村受益,其中恩施州恩施市的两个村成为项目村。恩施州利用这次机遇,以这两个村的村小——下云坝小学和九根树小学为突破口,借用“生态家园”建设的经验,着力建设以沼气利用为纽带的绿色生态校园,寻找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解决之道。九根树小学建成了30立方米的沼气池,下云坝小学建成了50立方米的沼气池。恩施州对两所学校进行改厕、改厨、改灶、建浴室,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等,两所学校用电全部改为节能产品。
没想到,一口沼气池大大改变了师生的生活。厕所、浴室、猪圈、沼气池“四位一体”合力发挥作用:人畜粪便进入沼气池,进行封闭式处理,可以杀灭细菌,产生的沼气还可以用于食堂做饭、浴室烧水、照明等,而沼液可以回流到厕所冲洗,也可以灌溉学校的茶园,而沼渣则是上好的有机肥料,可以为学校的植物园追肥。
全州大力实施以“解决学生饮水难、如厕难、污水净化处理难”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校园建设工程。结合全州实际,出台了《全州中小学污水净化处理沼气工程建设实施意见》,提出了“按照‘资源化、无害化、再利用’的原则,综合开发利用学校废弃物资源,逐步控制学校污染,发展可再生和清洁能源,形成以沼气利用为纽带的绿色资源链条,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创建绿色生态校园”的总体目标。
全州成立了项目工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落实了专门人员和专项工作经费,县市也相继成立了以市、县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工程领导小组,以此强化了组织保证。州政府与县市政府签订了“生态校园”建设工程责任书,州教育局与各县市教育局签订的年度教育责任目标中,将“生态校园”建设工程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县市与项目乡镇签定了“生态校园”建设工程目标责任书,明确了任务,强化了责任。
在实施饮水、如厕、沼气工程建设项目的过程中,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整体联动。
全州生态学校主要推广两种建设模式。一种是厕所和沼气池为一体化建设,沼液回流冲洗厕所,产生的沼气用来给教师做饭和给学生热饭、烧开水,沼肥作为无害化的有机肥,用来肥田。另一种是在前一种模式的基础上,增加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工程,用来处理寄宿制学校食堂、浴室、宿舍等排放的生活污水和粪便。初步形成了猪-沼-茶、猪-沼-菜、猪-沼-果等沼渣沼液综合利用模式,带动了学校的蔬菜、林果、药材、茶叶四大产业建设。
全州克服财政困难,投资3820万元,使314所学校全部普及沼气,解决如厕难学校584所、饮水难学校227所。2007年咸丰县紧紧抓住全省“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试点的机遇,自筹资金60万元,科学使用国家项目专项资金115万元,对尖山乡土地垭小学等11所农村中小学校进行改水、改厕、改灶和沼气池建设。截至目前,全州基本解决了农村中小学“饮水难、如厕难、污水处理难、洗浴难”等困扰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
生态校园的建成彻底改变了农村中小学脏、乱、差、臭的局面,改变了学校的整体面貌,给学校师生创造了一个教书育人的良好生态环境,提高了师生的生活质量,如今他们喝上了清亮可口的干净水,用上了洁净如洗的厕所,洗上了舒适爽朗的洋澡,让农村孩子感受到了阳光的味道。